签订协议一方已履行该协议未必有效。签订协议一方已履行的情况下,该协议是否有效取决于另一方的态度。
1.如果协议另一方明确表示不接受该履行,那么该协议在法律上仍视为不成立。
2.仅仅一方的履行并不能单方面使协议生效。
当一方在签字前已经履行了协议规定的主要义务时,若想要主张对方也依照协议履行义务,首先需要证明自己已经确实履行了协议内容,并且需要证明对方在事后对这份履行表示了接受。
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认为该协议是有效的。
找法网提醒,对于已履行的协议,要证明其有效性,关键在于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以下两点:
1.自己已经按照协议规定履行了主要义务。
2.对方已经接受了这份履行。
(1)这通常需要通过书面材料、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等方式来证明。例如,可以提供转账记录、货物交付单据、对方确认收到的邮件或短信等证据。
(2)如果有第三方见证或参与了协议的履行过程,他们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证明协议有效性的有力依据。
总之,要证明已履行协议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所提供的证据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具备理解合同内容、承担合同义务的能力。如果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合同将可能被视为无效。
2.意思表示真实。即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干扰。
如果合同是在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下签订的,那么合同将可能被视为可撤销或无效。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是合同成立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合同合法性的关键。
如果合同违反了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风尚,那么合同将可能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