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出来之后,未必还要回去,这主要取决于假释犯在假释期间的表现。
1.假释,作为一种提前释放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后重返社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假释犯可以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
2.在假释期间,假释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假释时设定的各项条件,如定期向假释官报到、不得再次犯罪等。
这些条件的设立,旨在确保假释犯在重返社会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行为,不再危害社会。
3.如果假释犯在假释期间违反了这些规定或再次犯罪,其假释资格将被取消,必须回到监狱继续服刑。
因此,假释出来之后是否要回去,关键在于假释犯能否遵守假释期间的各项规定和条件。只有严格遵守,才能顺利度过假释期,真正恢复自由身。
找法网提醒,假释期间,假释犯应遵守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其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并保持良好的行为。这些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1.定期报到:假释犯需要按照假释机构的要求,定期向假释官报到,汇报自己的近况和行踪。
2.遵守法律:假释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再次犯罪或参与任何违法活动。
3.接受监督:假释犯需要接受假释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包括接受心理辅导、参加职业培训等,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保持联系:假释犯需要与假释机构保持联系,及时报告自己的变化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假释机构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这些规定的设立,旨在帮助假释犯更好地融入社会,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假释的考验期限是根据罪犯原判刑期的剩余部分来确定的。具体来说:
1.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这意味着,如果罪犯被判有期徒刑10年,已经执行了5年,那么其假释考验期限就是剩余的5年。
2.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对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来说,即使其已经服刑多年,但只要获得假释,其考验期限都是固定的十年。
3.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考验期限内,假释犯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条件,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度过考验期,真正恢复自由身。
4.如果假释犯在考验期限内违反了规定或再次犯罪,其假释将被取消,必须回到监狱继续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