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违法行为。
1.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这里的“按月支付”不仅意味着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还强调了应当每月进行支付。
因此,用人单位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应完成工资的结算,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节点,就构成了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
找法网提醒,公司拖欠工资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风险影响,劳动者有权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1)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还需承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
2.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具体数额,通常会以实际损害为前提进行计算,同时还会包括拖欠的工资额以及25%的补偿金。
当劳动者遇到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选择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1)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类案件进行立案处理,并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
(2)如果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进行调解,并警告用人单位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对于拒不执行的公司,劳动监察大队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劳动者还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1)劳动仲裁是一种更为正式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解决方式。
(2)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市区的劳动局提交仲裁申请,并留下自己的基本资料。
(3)劳动局会对此类案件进行立案处理,并在调查核实后出具仲裁裁决书。
3.如果用人单位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以在拿到仲裁裁决书后的15天之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4.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国家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并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这一规定旨在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行为的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