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的撤销权法律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3-19 08: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债权人的撤销权法律规定要点包括需有合法有效债权;债务人实施处分财产行为;行为已生效且有害债权;有偿行为时债务人、受益人均需恶意。
一、
债权人的撤销权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人的撤销权,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前提和基础,意味着债权人的债权已经有效成立,且不具有无效或可撤销的因素。
2.债务人必须实施了一定处分财产的行为。这是撤销权产生的主要条件。
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债务人的行为并没有成立和生效,或者属于法律上当然无效的行为,或该行为已经被宣告无效等,则债权人无需行使撤销权。
4.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必须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这是债权人撤销权构成的一个重要判定标准。
5.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可能存在恶意。这一要件依债务所为的行为是有偿或无偿而有所不同。若为有偿行为,则须债务人、受益人均为恶意时,债权人才得行使撤销权。
二、
撤销权行使的前提条件
找法网提醒,撤销权行使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且该债权在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发生之前就已经有效存在。
2.债务人实施了一定处分财产的行为,且该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这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及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
3.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必须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这要求从债务人行为是否导致其财产减少、财产减少是否导致债务人无资力以及债务人行为与无资力之间是否具有相当的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在特定情况下,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可能存在恶意。对于有偿行为,需要债务人、受益人均为恶意时,债权人才得行使撤销权;对于无偿行为,则不以债务人和第三人的恶意为要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债权人的撤销权法律规定包括什么
债权人撤销权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收集证据以及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协商或诉讼)。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诉讼方式,同时要注意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以免丧失权利。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债权人撤销权是法律赋予债权人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在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或恶意延长债权履行期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在知道或应知撤销事由起的一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若超过五年未行使撤销权,则该项权利将消灭。撤销权的行使范围通常限于债权范围,并且相关费用最终由债务人承担。
希望改写后的【新解答内容】符合您的要求。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规定如下:
1.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