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和工伤评残确实是一样的,工伤鉴定,或者说伤残鉴定,都是为了确定工伤职工因工作受到的伤害程度,并据此来评估其劳动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具体来说:
1.工伤鉴定和伤残鉴定是一回事,都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的,工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应该被称作劳动能力鉴定。
2.鉴定过程旨在评估工伤职工在治疗终结或伤情相对稳定后,是否存在残疾以及残疾对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
3.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工伤鉴定和伤残鉴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或不同的叫法。
因此,职工在进行工伤鉴定时,应明确了解当地的具体规定和流程。
工伤鉴定的时间通常是在工伤认定完毕,且工伤职工经治疗终结或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具体流程如下:
1.工伤职工或其用人单位应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时,应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材料。
2.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如果申请人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
3.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职工应据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在一年后发生变化,还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找法网提醒你,工伤鉴定的受理机构是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职工在进行工伤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已经完成了工伤认定程序,并获得了工伤认定决定。这是进行工伤鉴定的前提条件。
2.准备好所有相关的工伤医疗材料,以便在申请鉴定时提交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3.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工伤鉴定规定和流程,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4.如果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应及时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并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之,工伤鉴定是职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步骤之一。职工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