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依据如何审查

更新时间:2025-04-18 0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鉴定依据审查时,审计人员需关注审计证据来源可靠性,如第一手证据可信度高于间接证据;审查内部控制环境对证据可信度的影响;证据间相互印证可提高可靠性,矛盾则需深入审计;原本文件、及时证据及客观证据更可靠。
一、

鉴定依据如何审查

  在审计过程中,鉴定审计证据的依据审查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在审查审计证据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审计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第一手审计证据,如经过审计人员实地检查、观察、复核、调查等获取的证据,其可信度通常要大于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所处的内部控制环境也是审查的重点。来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其可信度往往要比来自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3.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若能相互印证,将大大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反之,如果审计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或无法相互印证,审计人员就需要进一步审计,以查明真相。

  4.审计证据的原本文件比复印本、草本更为可信,而越及时的证据也越可靠,客观证据相比主观证据也更为可靠。

二、

审计证据如何鉴定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够足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它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在鉴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时,审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审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审计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也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审计意见。

  3.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等因素也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找法网提醒,在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时,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一个界限,即必须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来“胜过合理的怀疑”,以满足一位明智的人可能提出的一切合理的疑问。

鉴定依据如何审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审查鉴定人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指定鉴定人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对鉴定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评价、执业范围、鉴定资格、资质证书有效期以及是否有依法回避的情形等进行审查。特殊情形人民法院直接指定鉴定人的,也需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鉴定结论应当如何审查
司法鉴定机构形成的鉴定结论属于法律上的证据,鉴定机构可以独立承接合法的委托者的司法鉴定申请,对委托者没有地域的限制。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br /> 法律依据:<br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br />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轻伤鉴定依据
首先要确定病历上的记载和事实是否相符,然后才能确定。你这样说,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是真实的。
律师解答动态
王娟律师
王娟律师
2分钟前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问您有什么事情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分钟前
您好,请问您具体遇到什么法律问题?我可以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您好可以帮你维权可以
你好,这边是可以申请的呢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8分钟前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让人着急。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建议您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请尽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