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的公积金是可以执行的,即在保留了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前提下,是可以被强制执行的,这一规定主要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1.根据前者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个人财产;
2.后者则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人缴存还是单位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都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因此,在满足必要的生活需求后,这些公积金是可以作为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的。
欠款不还,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债务人将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法院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等财产,以确定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2.如果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其个人信用报告中将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
3.在极端情况下,债务人甚至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如果债务人有能力而拒不执行判决,那么其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申请,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法院受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3.申请复议,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
5.采取强制措施,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措施。
找法网提醒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