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伤伤残鉴定后,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两部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支付月数也有所区别,从七级伤残的13个月本人工资到一级伤残的27个月本人工资不等。
2.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则根据伤残等级,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支付,比例从七级伤残的无津贴到一级伤残的90%不等。
针对不同等级的工伤伤残,赔偿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下是对各等级工伤伤残详细赔偿标准的概述:
1.一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7个月的本人工资,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
2.二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个月的本人工资,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5%。
3.三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3个月的本人工资,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0%。
4.四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1个月的本人工资。
5.五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的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0%。
6.六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个月的本人工资,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60%。
7.七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3个月的本人工资。
8.八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个月的本人工资。
9.九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的本人工资。
10.十级工伤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的本人工资。
在工伤伤残赔偿中,本人工资是一个重要的计算依据,“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1.若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进行计算。
2.若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进行计算。
找法网提醒你,这一计算方法确保了赔偿标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规定旨在避免赔偿标准过高或过低,从而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