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后就自由了吗
更新时间:2025-02-27 11: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假释后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假释是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提前释放的制度,但假释犯在考验期限内仍需遵守规定,接受监督。违反规定或犯新罪,可能导致假释撤销,重新收监。
一、
假释后就自由了吗
假释后,并不意味着犯罪分子就完全自由了。假释期过了并不是一定自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仍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2.如果假释犯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违反了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都可能导致假释被撤销,重新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二、
假释后犯新罪怎么处理?
1.假释后犯新罪的,依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并与新罪进行数罪并罚。但是,关于是否回以前的监狱服刑,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2.这意味着,假释犯在犯新罪后,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被送往不同的监狱进行服刑。这一规定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确保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仍能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不再危害社会。

三、
假释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假释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对象: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然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则不得假释。
2.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3.特殊情况:在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这里的特殊情况通常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4.实质条件: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假释期满后再犯罪是否撤销假释
在假释期满后发生的犯罪行为,不会因此撤销原先的假释。关键在于新罪是否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生,如果是,则依法撤销假释并可能数罪并罚;如果不是,新罪将作为独立案件处理,不会影响到已完成的假释。因此,即使在假释期间结束以后,仍需遵守法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假释接收函后假释的概率高吗?
1、办理假释后,人民法院会在一个月内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特殊时可延长一个月,审核裁定后即可出狱。
2、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但累犯及因严重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决定假释时,应考量其对居住社区的影响。
可以提前假释,假释后需要软禁户籍?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服刑人员,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服刑人员,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适用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