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成年人涉嫌诈骗罪的共犯情况,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1.法院将依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决定刑罚的轻重。
2.由于涉案主体为未成年人,法院在量刑时会更加注重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既要考虑犯罪的严重性,也要考量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发育状况、犯罪动机、是否初犯等因素。
3.法院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到宽严有度,罚当其罪。
找法网提醒,未成年诈骗罪共犯的量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量刑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坚持罪责刑相适应,使刑罚与未成年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程度相协调;
3.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如年龄、心智发展水平等,在量刑时给予适当的宽容和教育机会。
诈骗罪中从重处罚的情形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如诈骗数额接近或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标准,或者诈骗行为造成被害人重大财产损失、生活困难等;
2.诈骗团伙的首要分子或者多次组织、领导诈骗活动的,其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社会危害性大;
3.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等特定财物的,这些财物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民生保障,诈骗行为性质恶劣;
4.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被害人的损失和社会危害程度;
5.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如用于赌博、贩毒等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还扰乱了社会秩序;
6.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再犯诈骗罪时表明其主观恶性较深,应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