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参与网上诈骗,其处罚方式需根据年龄及诈骗数额来具体确定,具体如下:
1.若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且诈骗数额达到较大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将构成诈骗罪,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然而,考虑到其未成年身份,法院在量刑时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2.若未成年人未满16周岁,或虽年满16周岁但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则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强管教,并在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这样的处理方式旨在教育挽救未成年人,防止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找法网提醒,未成年人诈骗是否负刑责,关键在于其年龄及犯罪情节。
1.根据法律规定,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行为,因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
2.而对于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若其实施诈骗行为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则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但法院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其未成年人的身份特点,从轻或减轻处罚。
3.对于所有未成年人诈骗案件,均应注重教育和挽救,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帮助其认识到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在诈骗案件中,受害人追讨钱款是重要的一环。
1.若受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未提出附带民事诉讼,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被骗财物。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若已有生效的刑事判决认定诈骗事实,该判决在民事诉讼中具有法定的证明力,受害人无需再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诈骗事实。
3.受害人可以依据生效的刑事判决书为证据,通过法律途径向对方追讨被诈骗的财物。在追讨过程中,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返还被骗财物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