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企业倒闭的情境,企业需要支付员工赔偿金。
1.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48条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倒闭时,应优先清偿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抚恤费用,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费用,并支付法定的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即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对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找法网提醒,企业倒闭支付员工赔偿金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企业破产法》和《劳动合同法》。
1.《企业破产法》第48条规定了破产程序中职工债权的优先清偿顺序,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社会保险费用等。
2.《劳动合同法》则进一步细化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和条件。
(1)第四十七条规定了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的具体办法;
(2)而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则明确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的赔偿金标准,即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尽管企业倒闭时通常需要支付员工赔偿金,但也存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且未造成失业的;
3.由于劳动者的过失,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导致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
在这些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