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后,将面临多重严重后果,具体包括:
1.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将该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这无疑会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和社会形象。
2.若情节严重,相关主管部门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给予行政处罚,这可能包括高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严厉措施。
3.更为严重的是,若企业行为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找法网提醒,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确实存在期限,但具体期限的长短会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若存在特定情形,如伪造证据、暴力抗拒执行等,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通常为两年。
2.若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且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该期限可延长一年至三年,即最长可达五年。
3.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有权提前删除其失信信息。
企业失信的期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被执行人的行为表现来确定。
1.一般情况下,企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两年。但若企业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如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该期限可延长至三年至五年。
2.若企业在失信期间内积极履行义务或主动纠正行为,人民法院也可提前删除其失信信息,从而缩短其失信期限。
因此,企业失信的期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