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买到假药的情况,消费者应采取以下步骤来维护自身权益:
1.务必保留好所有与购买假药相关的有效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购药凭证、药品包装、说明书及药品本身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2.消费者应尝试与商家进行协商,明确提出自己的诉求,如要求商家赔偿或退货。若商家态度积极,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则问题可望和平解决。
3.若商家不予理睬或协商无果,消费者可进一步采取行动。此时,可以拨打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向其反映情况并请求协助处理。
4.消费者协会作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通常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若以上途径均未能有效解决问题,且商家仍拒绝赔偿或退货,消费者有权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商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找法网提醒,对于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1.具体而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的刑罚。
2.若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刑罚将升格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更为严重的是,若假药导致他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惩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法律上,假药有着明确的界定标准。具体而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将被视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3.药品已经变质;
4.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
这些标准为我们识别假药提供了清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