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调解程序的流程立案调解方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12-06 03: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立案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与制作调解书三个环节。原告提交《立案调解申请书》后,法院通知被告并明确双方权利,双方协商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法院制作调解书。未达成一致则移送审判庭。立案调解方式有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社会化调解等。
一、
立案调解程序的流程立案调解方式有哪些
1.立案调解程序的流程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申请、调解与制作调解书。
(1)当案件符合立案条件时,立案法官会向原告明确提示,其有权申请进行立案调解。若原告选择此路径,则需填写并提交《立案调解申请书》。
(2)案件正式进入立案调解程序,法院会及时通知被告并征询其意见,同时明确告知双方调解人员的身份信息、调解期限及申请回避等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3)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可通过协商努力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若成功达成协议,法院将依法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双方,同时告知申请强制执行等后续权利与义务。
(4)若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成一致,则案件将不再进行立案调解,而是及时移送至审判庭进行审理。
2.立案调解方式包括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社会化调解等。
二、
立案调解工作期限多久
找法网提醒,立案调解工作原则上在立案后立即展开,以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确有必要延长立案调解期限,则需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同意,并报请法院院长批准。
2.经过这一程序后,立案调解期限方可适当延长,以适应案件处理的实际需要。

三、
立案调解有哪些意义
立案调解具有多重意义。
1.它充分尊重并表达了当事人的意愿,是当事人意思自由最大化的体现。调解制度以其灵活性和人性化特点,允许当事人在无压力状态下自由表达、补充或变更自己的想法。
2.立案调解程序简便、方式灵活,有助于迅速解决纠纷并节省司法资源。相比繁琐的诉讼程序,调解能够更快速、更经济地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减轻当事人和审判人员的负担。
3.立案调解还有助于实现双赢局面,维护双方当事人的长远利益和友好关系。通过调解减少对抗性,鼓励双方互谅互让、友好合作,共同探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4.立案调解还能有效避免执行中的困难,实现调解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通过调解得出的结果更易于被双方当事人所接受和执行,从而确保法律判决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安机关立案程序与步骤,有哪些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立案的流程为:
(1)当事人或有关人士报案。
(2)公安机关受理报案。
(3)公安机关审查。
(4)凡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
立案后下个程序有哪些
1.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2. 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3.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
立案调解流程是怎样的
1. 立案调解是诉讼调解,诉前调解是人民调解。
2. 立案调解,又称民事案件速裁,是人民法院的立案庭对已立案受理的民事案件,在案件移送审判庭之前,由立案法官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化解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
3. 立案调解工作由人民法院的立案庭负责。立案调解将简易民事案件化解于立案阶段,其前提是民事纠纷已经立案,调解案件的人员是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法官,立案调解的结果是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案件移送审判业务庭继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