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犯罪并非同一回事。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行政、经济等领域的违规行为。
2.犯罪则特指那些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简而言之,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会构成犯罪,只有那些满足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找法网提醒,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同:犯罪行为通常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违法行为虽然也违反了法律规定,但其社会危害性可能相对较小。这种差异可以从行为所涉及的数额、范围、手段和后果等方面具体衡量。
2.触犯的法律类型不同: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是刑事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而违法行为则可能触犯的是民事、行政等其他类型的法律。
3.认定的机关不同: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认定,具有最终的司法裁决权。而是否构成违法则可以由公安、工商、税务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进行认定。
4.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人将面临刑罚处罚。而违法行为则通常要接受行政处罚,其法律后果相对较轻。
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具体来说,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客体: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3.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这些要件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犯罪构成的完整体系。在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必须同时满足这些要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