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列为失信人员3天内可以取消。具体而言,根据法律规定,当企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其失信信息:
1.包括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
2.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
3.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
4.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
5.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
6.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
因此,企业被列为失信人员后,其失信信息的取消时间取决于是否满足上述法定条件及人民法院的执行情况。
企业失信取消的法定条件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当企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其失信信息将被取消:
1.企业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
2.企业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
3.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
4.还包括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企业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
5.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
6.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
7.以及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等情形。
这些法定条件为企业失信信息的取消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找法网提醒,企业被列为失信人员后,将面临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1.企业的信用记录将受到严重损害,这可能导致其在未来的商业活动中难以获得信任和支持。
2.企业的融资和贷款难度将大幅增加,因为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会重点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
3.失信企业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的风险,如被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
4.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失信行为还可能对其合作伙伴、员工以及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