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单位面临破产时,工伤职工的安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应当首先清偿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
2.这意味着,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包括因工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伤残补助及抚恤费用,将得到法律的优先保障。
3.具体而言,企业破产时,工伤职工无需主动申报这些费用,而是由破产管理人负责调查并列出清单公示。
4.若职工对清单内容有异议,可要求管理人更正;若管理人不予更正,职工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工伤纠纷,职工应首先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2.在完成工伤认定后,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此过程中,职工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确保鉴定结果公正、准确。
3.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还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4.《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也为工伤职工提供了多种解决纠纷的途径,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职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在单位破产的情况下,工伤职工享有多项法定权益。
1.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工伤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将得到优先清偿。这意味着,即便单位破产清算,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也能得到保障。
2.工伤职工还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因工伤产生的其他费用,如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等。这些费用同样应在破产财产中得到优先清偿。
3.工伤职工还享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权利。若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导致工伤职工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