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债权转让合法,但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条件。
1.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这种转让不需要得到债务人同意的,需要满足《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2.在债权转让过程中,受让人将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合同关系的新债权人,或者作为共同债权人参与原合同关系,从而享有对债务人的债权请求权。
债权转让合法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即转让的债权必须是已经成立且尚未消灭的债权,无效的债权不得转让。
2.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就债权让与达成合意。这要求双方就债权转让的事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3.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即债权本身不存在不得转让的法定或约定情形,如根据债权性质、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4.必须有转让通知。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还明确规定了债权转让的例外情形,包括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找法网提醒你,债权转让的效力可以分为外部效力和内部效力两个方面:
1.债权转让外部效力:
(1)债权转让后,让与人(原债权人)将债权全面让与时已脱离原合同关系,不得再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亦不得再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
(2)受让人成为新债权人或共同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
(3)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对原债权人主张的抗辩可向受让人主张(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债权转让内部效力:
(1)债权由让与人移转给受让人。全部让与时,受让人取代让与人成为合同关系的债权人;部分让与时,受让人成为共同债权人。
(2)让与人应将债权证明文件全部交付给受让人,并告知有关主张债权的一切必要情况。
(3)依附于主债权的从权利如抵押权、留置权等一般也随同主债权一并转移给受让人(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4)让与人对让与的债权负瑕疵担保责任。
(5)让与人一般不得将已让与的债权重复让与。
综上所述,债权转让的效力在内部和外部均有所体现,且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在进行债权转让时,各方当事人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遵循法定程序以确保债权转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