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起诉是需要哪些证据材料
更新时间:2024-10-22 03: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土地纠纷起诉时,当事人需准备土地权属凭证、政府批准文件、书面协议、处理文件及附图,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如证人证言和勘查记录。
一、
土地纠纷起诉是需要哪些证据材料
在土地纠纷的诉讼过程中,为了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与裁决,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具体而言,这些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应提供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这是证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直接证据;
2.若有关于土地征收、划拨、出让等行为的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文件,也应作为重要证据提交;
3.争议双方若曾就土地问题达成过书面协议,该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应作为证据使用;
4.政府或司法机关在处理土地争议时出具的文件或附图,也是不可或缺的证据材料;
5.其他任何与土地纠纷相关的证明文件,如证人证言、现场勘查记录等,也都应作为证据予以收集并提交。
二、
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类型
找法网提醒,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无地少地农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纠纷,这通常涉及新增人口的承包地问题、退回后又要求重新分配的承包地问题,以及因人口变动而引发的承包地调整问题等;
2.由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这类纠纷往往源于土地流转合同的缺失或不明确,以及土地流转双方对权益的重新分配要求;
3.由于基层组织违规操作而引发的纠纷也不容忽视,如违规调整承包地、强行流转或私下买卖土地使用权等行为,都可能成为引发土地纠纷的导火索。

三、
土地纠纷中如何收集证据
在土地纠纷中,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
1.当事人应尽可能收集与土地权属、流转、争议等相关的政府文件、证书、合同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证明事实的直接证据;
2.若存在争议现场,可进行现场勘查并制作勘查记录,同时拍摄现场照片或视频作为辅助证据;
3.可寻找与纠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证人,通过他们的证言来证实相关事实;
4.若纠纷已经过政府或司法机关处理,那么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决定或附图等也应作为证据予以收集。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伪造、篡改或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乌当区土地纠纷怎么起诉
一、土地纠纷怎么起诉
1. 土地纠纷人民政府起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对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二、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
1. 房屋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 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土地纠纷起诉是需要哪些证据,有没有法律依据
土地纠纷一般要交的证据如下:
1. 土地使用权证等其它能够证明享有使用权的证据;
2. 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 对于主张的其它事实,提交相关证据。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核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土地纠纷打官司需要哪些材料
处理土地纠纷需要收集以下证据:
1. 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2. 政府或主管部门关于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 争议双方达成的书面协议;
4. 人民政府或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附图;
5. 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证据的种类包括:
1. 当事人的陈述;
2. 书证;
3. 物证;
4. 视听资料;
5. 电子数据;
6. 证人证言;
7. 鉴定意见;
8. 勘验笔录。
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