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不同
更新时间:2024-11-12 2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不同之处是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公私财产并扰乱金融秩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旨在募资用于营利或经营,无非法占有意图。二者在量刑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一、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不同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不同体现在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上:
1.对于集资诈骗罪而言,其目的在于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通常行为人会在事后不予归还。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并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
2.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其目的则在于募集资金或揽存存款人的资金用于营利或经营活动,他们并没有非法占有的意图。除了目的的不同,两者在量刑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集资诈骗罪有明确规定,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而第一百七十六条则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了规定,指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差异
找法网提醒,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1.两者的犯罪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而诈骗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行为人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
2.两者在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不同。
(1)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的行为,被骗人交付财物既可以是为了投资营利,亦可以是购买某物;
(2)而集资诈骗罪则更侧重于通过非法集资的方式,使用诈骗方法骗取资金。
3.从法律适用上看,集资诈骗罪行为是被包容的法条属特别法条,因此,对以诈骗方法骗取集资的,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科刑。

三、
集资诈骗罪的刑法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一规定明确了对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标准和量刑幅度,体现了对此类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区别
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吸收的公款目的,而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集资诈骗罪是指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对于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将受到法律的处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也将受到法律的处罚。此外,如果单位犯有此类罪行,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怎样的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并承诺且意图还本付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根据《刑法》规定,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于单位犯此罪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