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11-07 0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指赠与人可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撤销赠与;法定撤销,则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如受赠人侵害赠与人等特定情形,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
一、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是什么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是《民法典》中关于赠与合同撤销权的类别。
1.任意撤销权,指的是在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撤销赠与。
2.法定撤销权,则是基于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
3.任意撤销权与法定撤销权的主要区别在于撤销权的行使条件和限制。
(1)任意撤销权相对较为宽松,但也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如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合同未经过公证等。
(2)法定撤销权则基于特定的法律情形,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等。
二、
赠与合同撤销的条件限制
找法网提醒, 赠与合同的撤销并非无限制,为维护合同的严肃性,法律规定了赠与合同撤销的条件限制。
1.赠与人撤销赠与必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
2.赠与人可撤销的赠与必须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3.赠与人撤销赠与,仅限于没有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这些条件限制确保了赠与合同的稳定性和公正性,防止了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后随意撤销赠与,同时也保护了受赠人的合法权益。

三、
可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
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任意撤销赠与。
1.并非所有赠与合同都可以任意撤销,只有那些未经过公证、不具有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才享有任意撤销权。
2.这一规定旨在尊重赠与人的自由意志,同时也保障受赠人的合法权益。
(1)赠与人在行使任意撤销权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不得损害受赠人的合法权益。
(2)如果赠与人违反法律规定撤销赠与,受赠人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是什么
法律分析:赠与合同的撤销一般可分为两种,即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而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则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法律规定赠与的任意撤销,源于赠与的无偿行为。尤其是有的赠与合同的订立,是因一时情感因素而欠考虑,如果绝对不允许赠与人撤销,则对赠与人太过苛刻,也有失公允。因此,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这一规定。
在赠与合同中,任意撤销与法定撤销权的区别
赠与中的任意撤销权与法定撤销权的不同在于:
1. 法律依据不同:任意撤销权的依据为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而法定撤销权的依据为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
2. 效力不同:行使任意撤销权后,赠与合同即失去效力;而行使法定撤销权后,已经履行的赠与合同同样会失去效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在赠与合同中,任意撤销与法定撤销权的全部区别
赠与的法定撤销与任意撤销有如下的区别:
一、二者撤销的内容不同。任意撤销权撤销的是已经生效尚未履行的赠与合同,权利行使消灭的是债权行为的效力,而法定撤销权的撤销对象是尚未履行时的赠与合同,已履行的赠与物所有权。
二、行使阶段不同。
三、行使条件不同。
四、行使后果不同。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