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9-18 1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及推进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旨在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一、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1.要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防止耕地资源的流失。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确保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
3.国家还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纳入保护范围,严格限制其用途,确保其长期稳定利用。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
耕地数量保护包括哪些措施
找法网提醒您,耕地数量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限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3.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耕地数量保护的有效屏障。

三、
如何实施耕地质量保护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国家应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加大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
(1)在刑法修正中加强耕地保护,将违反耕地资源保护的行为纳入刑法范畴;
(2)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
(3)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耕地的不合理征占。
3.还应加强耕地环境保护,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为确保粮食安全,应采取多重措施保护农田。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制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些措施共同构成农田保护的综合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田保护措施包括哪些
农田保护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具体措施包括:1. 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2.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用耕地需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3.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特殊保护,确保粮食生产能力;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抗旱能力。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农田保护的综合体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耕地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具体措施包括:
1.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 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必须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二)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水热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三)坚持共同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大事。各地区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为全国作贡献;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共同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