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立案标准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4-10-18 10: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渎职罪立案标准法律规定是什么?渎职罪立案标准明确,涉及国家直接经济损失50万以上或单位破产等严重后果。主要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等。
一、
渎职罪立案标准法律规定
1.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于渎职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基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五条。
2.该条规定明确指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若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应予以立案追诉:
(1)当他们的行为导致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时,即满足了立案的标准。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财产损失,如资金、物资、设备等。
(2)若他们的行为导致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单位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等严重后果,也应予以立案追诉。
(3)规定还列举了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这些情形将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二、
渎职罪主要罪名
渎职罪是一系列严重的犯罪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罪名:
1.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还包括徇私枉法罪等。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等。

三、
国家利益重大损失
在渎职罪的判定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是否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1.这里的国家利益重大损失,是指由于渎职行为导致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损失。
2.这些损失可能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损失,如资金、物资、设备等;也可能表现为间接的经济损失,如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市场的混乱等。
3.对于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判定,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这包括了对损失的性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渎职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
渎职罪如何量刑?更多法律疑问,找法网为您解答。法律小助手找法网,守护您的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渎职罪的法律立案标准
渎职罪立案标准明确,包括: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2.导致单位破产、停业等严重后果。达到这些标准将触发法律程序,要求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不受侵害。
渎职罪立案的标准金额
渎职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是: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十五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法律上如何规定渎职立案标准
渎职罪立案标准按照以下情形确定: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十五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