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撞死人判刑还可以开车吗
更新时间:2024-10-14 11: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事故撞死人判刑是否还可以开车?交通事故撞死人被判刑后能否开车,取决于驾驶资格是否被吊销及是否满足重新获得条件。此外,撞死人涉及刑事和民事责任,逃逸会加重刑事责任。
一、
交通事故撞死人判刑还可以开车吗
在交通事故中撞死人并被判刑后,是否还能继续开车取决于具体情况。
1.若肇事司机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在服刑期间,其驾驶资格可能会被吊销,因此在服刑期间是不能开车的。
2.当刑期结束且相关处罚措施执行完毕后,如果肇事司机的驾驶资格未被永久剥夺,且符合重新获得驾驶资格的条件,那么他是有可能重新获得驾驶资格并继续开车的。
3.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重新获得驾驶资格,肇事司机也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二、
撞死人的法律后果
撞死人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1.从刑事责任角度看,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人员死亡的,肇事司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2.在民事责任方面,肇事司机需要承担对死者家属的赔偿责任。这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死者家属因此遭受的精神损失等。

三、
逃逸与判刑的区别
在交通事故中,逃逸与判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报警,而是选择逃离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而且可能导致事故现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事故后果。
2.而判刑则是对肇事司机因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严重后果所给予的刑事处罚。判刑的轻重取决于肇事司机的行为性质、事故后果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
你还想了解交通事故中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找法网随时为你提供帮助,让法律成为你生活的有力保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还可以开车吗
法律分析:
1. 撞死人以后还能开车。但前提是肇事者未被依法禁止驾驶,且肇事车辆未被依法扣押或报废。
2.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肇事者未被禁止驾驶,也不代表其可以无视交通规则和安全,应该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同时,如果因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肇事者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驾驶员撞死人,处理完事故后还能开车吗
正常行驶开车撞死人后,正常行驶的车辆没有违反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不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则不构成犯罪,不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但是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br/>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br/>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br/>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br/>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撞死人要判刑吗
一、交通事故撞死人要判刑吗
1、交通事故撞死人要判刑。具体是:
(1)交通事故撞死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刑法上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对于未满16周岁,已满14周岁的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
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