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驰名商标的侵权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24-08-24 14: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本文将详细解读驰名商标侵权如何认定,包括侵权行为的种类、侵权赔偿额度的确定,以及商标侵权的界定标准。通过本文,您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侵权的相关规定。
一、
对驰名商标的侵权如何认定
对驰名商标的侵权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具体而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这些行为如果导致了实际损失,并且行为人对前述行为存在故意心态,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对驰名商标的侵权。
二、
确定侵权赔偿额度
1.对于侵害商标权的赔偿额确定,应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2.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3.当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三、
商标侵权的界定标准
商标侵权的界定标准主要依据《商标法》的规定。具体而言,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现在,你是否对驰名商标侵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侵犯商标权如何认定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擅自使用、更换、伪造、销售、制造他人商标,导致商标注册人遭受实际损失。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七种行为:
1.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3.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7.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商标侵权如何认定
认定商标侵权的方式:
1.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恶意侵权的故意;
2. 行为人实施了擅自使用、伪造、制造、贩卖他人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
3. 行为与实际损失具有法律上的牵连关系。
具体表现为以下情形:
1.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3.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7.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