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创造
更新时间:2024-08-18 01: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职务发明创造涉及员工在工作中的创新成果归属问题。本文详细解析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条件以及非职务情形的判断标准,帮助读者明确哪些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哪些属于非职务发明。
一、
哪些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主要包括两大类。
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被视为职务发明创造。这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以及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2.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也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二、
职务发明创造的条件
职务发明创造的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发明创造的完成必须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这包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2.发明创造的完成必须是“主要是”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即这种利用对发明创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

三、
非职务情形与判断标准
除了上述的职务发明创造情形外,其他的发明创造一般被视为非职务发明创造。
1.判断一个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需要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判断。
2.如果发明创造没有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或者虽然利用了但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该发明创造就不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3.对于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作出的发明创造,如果与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无关,或者没有在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那么不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了解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和条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如果你对职务发明创造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不妨在找法网上寻找专业律师进行咨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法律规定职务发明创造有哪些?
职务发明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六条 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享有哪些权利?
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享有如下权利:有获得奖励和报酬,以及在该发明创造上署名的相关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单位应该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发明人和设计人奖励和报酬。法律依据: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专利法》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