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如何解决
更新时间:2024-05-22 11: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该怎么解决?本文详细解析了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和解、协商和起诉等方式,并介绍了经济适用房买卖的受限规定和政府回购政策。
一、
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如何解决
1.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的解决,首先应遵循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
2.纠纷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和解、协商以及起诉等几种途径。
二、
买卖受限与回购规定
经济适用房的买卖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购房人享受的是有限产权。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购买经济适用房不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2.即使购买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房的,也需要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政府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优先回购的权利。
这些规定在经济适用房购买合同中应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三、
纠纷解决与法律建议
1.对于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消费者应首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2.在纠纷产生后,应主动寻求和解或协商解决的途径,避免纠纷升级。
3.若协商无果,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于复杂的纠纷情况,可寻求专业的律师咨询服务,获取更加具体和专业的法律建议。
看完文章,你是否对经济适用房买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若还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找法网将持续为你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
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应写明以下事项:
1. 买卖双方姓名或名称等基本信息;
2. 买卖房屋的具体位置、面积大小;
3. 该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
4. 交易价格、付款方式以及付款时间;
5. 双方权利义务;
6. 违约责任等约定事项。
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怎么处理
处理经济适用房纠纷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纠纷内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依据:《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经济适用房买卖纠纷问题
出售经济适用房的要求有:<br/>
(一)已住满五年、核税缴税,已具备领取房产证;<br/>
(二)已就其转让超过核定的最高购房总价标准以外的部分补交10%的综合地价款。<br/>
法律依据:<br/>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br/>
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