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和单位缴存比例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4-05-16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积金个人和单位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上限为12%。本文还详细介绍了住房公积金提取需要的材料,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继续阅读。
一、

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和单位缴存比例是多少

  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和单位缴存比例通常是相同的,均在5%到12%之间。

  这个比例是由当地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房价水平等因素制定的,并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政策和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

  1.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

  2.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3.具体的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

职工公积金缴存上限

  1.职工公积金缴存上限通常是根据上一年度统计部门公布的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乘以最高缴存比例12%来计算的。

  2.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公积金缴存上限可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状况、房价水平以及政策规定等因素。

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和单位缴存比例是多少

三、

住房公积金提取需要什么材料

  住房公积金提取需要如下材料:

  1.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

  2.购房发票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的银行储蓄账号;

  5.职工配偶公积金提取,除以上资料外,还需提供夫妻关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主买房人公积金提取记录单的复印件。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

  你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符合规定吗?了解更多公积金缴存问题,找法网随时为你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825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个人和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个人和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各为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职工和单位各自承担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具体缴纳金额则根据职工全年工资进行计算,但单位缴纳的住房公
个人和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个人和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各为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职工和单位各自承担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具体缴纳金额则根据职工全年工资进行计算,但单位缴纳的住房公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积金个人和单位比例是多少
单位和个人缴存公积金的比例可在5%到12%中进行选择,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但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
公积金缴费比例
具体的缴存比例应当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一般情况下,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
公积金购买比例
向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
公积金比例
工资的5%缴纳
公积金交费比例
咨询公积金管理部门
农转非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可以补缴吗?
法律分析:1、可以到当地的社会劳动保障局申请补缴。2、如果之前没有交过的话,那是无法往前补交的,所谓的补交,只存在于开养老账户后欠交的时段。另外如果是补交,滞纳
离职后,社会保障不能转移,这应该如何解决
您好。劳动者离职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做好离职手续,交清社保并转出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必须由他来交。
但是我在另一家公司挂了一个监事。能拿到失业保险金吗?
你好,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失业人员,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等向当地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
您好我买的是农村医保但是我现在在同一个省的另一个市做的手术,医保可以报销吗?
农村医保跨市报销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提前了解目标城市的医保政策和报销流程;2)确保所选医疗机构为医保定点单位;3)保存好所有医疗发票和报销所需材料;4)按照
公司老板跑路了怎么领取失业金
您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公司老板跑路了,怎么领取失业金
您好,可以去劳动局申请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