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有何区别
更新时间:2024-05-29 12: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在解决纠纷方式、体现意志和法律效力时效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
民事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有何区别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作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文书。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
(1)民事调解书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基础上,通过人民法院的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结果。
(2)而民事判决书则是人民法院依法以判决的形式解决纠纷的内容,不受当事人意愿的制约。
2.体现的意志不同。
(1)民事调解书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
(2)而民事判决书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3.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民事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只有在上诉期过后,当事人不上诉的情况下才发生法律效力。
二、
反映意志的不同
在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中,反映的意志有所不同。
1.民事调解书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在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
2.而民事判决书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
3.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后,就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书处理决定。
4.它代表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三、
法律效力的时效性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在法律效力的时效性上也有所不同。
1.民事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立即执行。
2.而民事判决书则需要等待上诉期过后,当事人不上诉的情况下才发生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在上诉期内,民事判决书可能还未完全生效,当事人有权利提起上诉,对判决结果进行改判。因此,民事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时效性相对较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在法律效力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
现在你对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它们只是法律文书中的冰山一角。如需深入了解,找法网随时为你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判决书、民事裁定书和民事决定书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裁定书和判决书的区别如下:
1、解决问题不一样: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
2、发生时间不一样: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个阶段,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判决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
3、表现方式不一样:裁定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4、权利不一样:民事裁定书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上诉外,其他裁定一律不准上诉;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一样吗?
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和判决书不一样。有三个区别:
1、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民事调解书反映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协议的内容;
2、体现的意志不同。
民事调解书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
3、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民事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调解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法院调解是一种诉讼活动;
2、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与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合。一方面,法院调解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法院调解还必须以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为前提和基础;
3、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结民事案件的一种方式。
通过法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后,经法院审查认可,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从而终结诉讼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