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会免除处罚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想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吗?本文详细列举了11种可能免除处罚的情形,并深入探讨了法定免除处罚的依据和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的相关规定。快来阅读新正文,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一、
哪些情形会免除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下情形可能会免除处罚:
1.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因其生理缺陷可能影响其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预备犯,即犯罪预备阶段被抓获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犯罪中止,即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4.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即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胁从犯,即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应当按照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自首的犯罪分子,如果其犯罪较轻,可以免除处罚。
7.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虽然应担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虽然应担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1.在国外犯罪并已在国外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二、
法定免除处罚依据
法定免除处罚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1.根据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一规定为免除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
2.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和掌握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问题的答复中进一步明确了减轻处罚的含义,即低于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刑处罚。
这意味着在适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时,不应包括适用幅度的上限本数。

三、
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
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以下对犯罪分子进行量刑处罚。
1.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在适用减轻处罚时,法官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犯罪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法定刑幅度以下选择适当的刑罚。
3.如果某罪的法定刑幅度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犯罪分子具有减轻处罚情节,则法官可以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处罚。
4.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时,不应包括适用幅度的上限本数。这是因为如果将上限本数包括在内,那么就无法体现出对犯罪分子的减轻处罚。
你对免除处罚的法律规定还有疑问吗?欢迎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法律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哪些情形免于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哪些情形会免除处罚,法律有哪些规定
免除处罚由司法机关作出。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什么情形下会免于刑事处罚
有以下情形之一,会免于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被特赦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