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后工资补发标准
更新时间:2024-04-22 2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工伤认定后的工资补发和伤残补偿是每位劳动者都应了解的内容。本文将详细解读《工伤保险条例》下的补发标准和伤残等级补偿规定,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计算方法。
一、
工伤认定后工资补发标准
员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经过工伤认定程序后,其工资补发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1.工伤认定后,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这意味着,在员工因工伤停工期间,其工资应与其正常工作时的工资保持一致,不得降低。
二、
伤残等级工资补偿
员工经过工伤伤残鉴定后,根据其伤残等级,可以获得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具体的补偿标准如下: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2.伤残津贴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3.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3)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4)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4.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5.其他。
如有更多疑问,找法网始终在这里为你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工伤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工资
对于工伤期间的工资,依据工伤前的工作时长和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工作满一年,按照前一年的平均工资发放;如果未满一年,则根据实际工作时间的平均工资进行支付。若无法确定平均工资,将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进行发放,确保工伤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职工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
职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具体规定如下:首先计算工伤前的月平均工资;其次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发放;如果合同中没有相关约定或无法确定工资标准,则按照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进行发放。重点在于确保工资发放的及时性和足额性,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核心关键词为工伤期间、工资发放、计算方法和权益保障。
工伤工资按什么标准发发多久
工伤工资发放应依原工资标准支付。具体做法包括三点:首先,确定工伤前的月平均工资;其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最后,如果无法确定具体数额,则按照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给予发放。我们致力于确保工伤工资的及时、足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