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保密制度有什么规定
更新时间:2024-05-29 16: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保密法保密制度主要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法》,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一、
保密法保密制度有什么规定
保密法保密制度主要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法》中。
1.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2.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4)寄递、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5)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6)其他违反国家秘密载体保密规定的行为。
二、
违法泄露国家秘密
1.对于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违反了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并造成了情节严重的后果,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2.如果行为人没有违反相关的保密法规,而是让应当知道的人知悉或者依法公开了相关信息,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应以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防止泄露国家秘密,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三、
学习法律维护权益
通过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我们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在面临法律问题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1.在面对可能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法律风险。
2.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其他的法律问题,也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来解决。
因此,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关于保守秘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找法网专业律师在线解答,为你的公司保驾护航。快来提问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保密协议中保密期限多长时间,有没有法律规定
1. 保密协议中的保密期限规定不得超过二年。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对公司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的协议,无论是正在用人单位工作,还是离职后都需要遵守。
2.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被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公司加班制度属于薪资保密制度吗?
劳动者在工作日的加班时薪应不低于其工资基数的150%。工资基数应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按集体合同来确定。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