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时间过了是不是就没事了
更新时间:2024-04-15 0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取保候审时间过了不是就没事了。取保候审仅是确保嫌疑人不会逃跑或干扰司法的临时措施,结束后案件可能仍在审理。文章详解取保候审的申请、决定、执行与期限。
一、
取保候审时间过了是不是就没事了
1.取保候审时间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了结。
2.取保候审仅仅是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调查或审判过程中不会逃跑或干扰司法程序。
3.即使取保候审的时间已过,案件可能仍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或者可能尚未作出最终判决。
因此,取保候审时间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已经完全脱离了法律纠纷。
二、
取保候审的申请与决定
1.取保候审的申请通常由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提出,申请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详细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和必要性。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后,应在法定期限内(通常为3天)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答复。
(1)如果同意取保候审,应报经相应级别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
(2)如果认为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可以拒绝取保候审申请,并告知申请人拒绝的理由。

三、
取保候审的执行与期限
1.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公安机关应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其签名或盖章。同时,应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2.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期限届满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当事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3.如果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同时,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总结来说,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即使在取保候审期间结束后,案件可能仍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取保候审时间的结束并不能完全排除后续的法律纠纷或处罚。对于有关取保候审的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咨询,建议寻求找法网的专业律师的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取保候审过多长时间就没事了
1. 取保候审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2.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3.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4.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在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时,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侯审一年后是不是没事了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一年后不是就没事了。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