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4-04-02 09: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可协商确定监护人,丧失或部分丧失能力时,已确定的监护人需担责。若无指定监护人,则按一定顺序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
一、
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
1.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他们有权在近亲属或其他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或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2.当老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其已确定的监护人需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3.若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则按照一定顺序,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包括:
(1)配偶;
(2)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
二、
监护人的责任规定
监护人的责任涉及多个方面。
1.他们必须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这是其基本职责。
2.监护人需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管理其财产,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擅自处分其财产。
3.监护人还需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确保其法律权益不受侵犯。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也是监护人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于未成年被监护人,监护人应尽力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监护人还需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三、
可担任监护人的对象
1.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对象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近亲属。
2.对于监护人的确认存在争议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有权指定监护人。
3.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将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也可以成为监护人,但需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相关机构同意。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老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以便在面临法律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老人监护权涉及多方面法律规定,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立即点击“立即咨询”,找法网将为你匹配专业律师,解答你的所有法律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变更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包括什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变更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有:
1. 可以申请变更监护权的情形包括: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以及监护人不具有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的利益有所损害等。
2.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法律规定子女监护权包含什么内容
法律规定子女监护权的内容具体如下:
1. 财产监护权,包括承担保管被监护人财产、保护被监护人财产等义务。
2. 人身监护权,包括承担抚养、教育、保护等义务。
3. 代理监护权。
4. 其他监护权。
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若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需承担法律责任。在紧急情况下,若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职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应为被监护人提供临时生活照料。
离婚孩子的监护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离婚孩子监护权的处理:
1. 离婚后小孩的监护权仍归父母双方共同所有,不因离婚而改变。孩子的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2.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3.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4.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子女;
(3)其他近亲属;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