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规定股东有哪些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8 09: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司法规定股东有哪些类型?下文将详细介绍股东的分类及其条件,以及特定情况下谁不能成为股东。让我们一起探索答案,法律小助手找法网带您寻找法律知识。
一、
公司法规定股东有哪些类型
1.股东,作为公司的投资者,按照主体身份分为机构股东和个人股东。
2.机构股东主要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如公司、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非营利法人和基金等。
3.它们在公司中享有股东权利,能够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
4.个人股东则是指自然人投资者,他们在拥有股份的同时,也享有出席股东大会和表决权等权利。
二、
股东资格限制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明确指出,存在特定情况的个人不能成为股东。这些情况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2.正在服刑或接受刑事强制措施的个人;
3.被通缉的个人;
4.有特定犯罪记录的个人;
5.担任过破产清算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职务并负有个人责任的个人;
6.担任过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个人;
7.负有较大未清偿债务的个人;
8.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
股东资格判断
自然人在没有触碰《公司法》所规定的限制条件时,即可成为股东。这意味着,除非个人处于上述禁止情形,否则他们有权持有公司股份,并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股东大会的具体类型有哪些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公司法》行使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br />
法律依据:<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十八条<br />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十九条 <br />
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股东类型有哪些
股东的类型,按公司的性质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按股东是否是实际出资人可分为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以及按主体可分为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等。<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br/>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br/>
第四条<br/>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br/>
第二十条<br/>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出资纠纷类型有哪些
股东出资纠纷,通常指的是因公司出资数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方面内容所产生的纠纷。例如,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其出资、不按照约定出资或拒绝出资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第二百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