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形
更新时间:2024-02-25 0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形有哪些?本文提供了明确的解答。探讨非法证据收集的禁止、物证与书证的处理原则,并分析规则适用的变化。想深入了解吗?跟随法律小助手找法网一探究竟。
一、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形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而设定的原则,明确规定了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
2.具体来说,如果证人的证言、被害人的陈述、或被告人的供述是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这些证据都不能被用来作为定案的依据。
这一规则的核心在于确保审判的基础——证据的合法性,从而确保整个司法过程的公正性。
二、
物证与书证的法定程序
1.物证和书证作为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类型,其收集必须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
2.如果收集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行为,可能会对司法公正造成严重影响。
3.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物证或书证应当被补正或给出合理解释。
4.如果无法补正或解释,这些证据则应被排除。
这一规定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审判的正义,是司法实践中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重要体现。

三、
规则适用范围的变化
近年来,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
原本主要用于言词证据的排除,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等,现在已经拓展到物证和书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
非法证据排除是司法重要原则。具体操作包括:1、审查证据来源是否合法;2、确认收集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3、核查证据是否在法庭上合法出示并查证。若存在非法情形,应依法予以排除。
哪些非法证据应当绝对排除
非法证据必须排除。具体操作:1.审查证据来源,确认是否非法收集;2.在法庭上进行质证,对非法证据提出异议;3.向法院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确保案件公正审理。不同情况需结合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