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更新时间:2024-02-22 06: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包括先确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然后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身份证等起诉材料,法院立案,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一、
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1.首先要确有管辖权的法院;
2.原告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4.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二、
行政诉讼需要的材料
1.起诉状:应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并附有原告签名或盖章的起诉状正本一份。起诉状应包括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被告的名称、住所、负责人等信息。
2.证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相关登记资料。
3.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并确保该委托书写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
4.证明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的材料:如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决定书等。
5.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应提交复议机关的决定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证明。
6.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应提供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证据。
7.其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材料。

三、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7.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可以采用哪些强制措施?
关于行政诉讼程序的强制措施,主要有罚款、公告、向监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等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如违规程度等,可以选择适当的措施。对于轻微的违规,可能会选择罚款或公告;而对于严重的违规或者拒不执行的情况,可能会采取从账户划拨款额、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更严厉的措施。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
提起行政诉讼需遵循法律程序:1.确定起诉法院,向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所在地法院提起;2.准备起诉状,明确原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3.法院审查立案,符合条件的将立案;4.交纳诉讼费用,原告需按规定期限交纳。
申请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第三人可主动申请或由法院通知参加。主动申请需及时向法院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若选择等待法院通知,则需关注案件进展,确保及时参加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后,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如提出诉讼请求、举证、质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