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件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1-08 1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诈骗案件的基本流程是先由行为人进行报案,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再移交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最后由法院进行审理判决即可。诈骗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银行汇款凭证等。
一、
诈骗案件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我国诈骗罪的办案流程一般为报案、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这几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阶段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刑事案件的侦查一般由公安机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由检察院进行,审判由法院进行。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二、
诈骗案件有什么证据
对方虚构事实和受骗付款的证据,以及向对方索要对方不给或失去联系的证据;诈骗案件相关的物证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证人证言以及佐证犯罪事实的证据,如当事人之间的通话记录、银行汇款凭证、案发地监控录像等。
三、
诈骗案件的审理期限
找法网提醒您,诈骗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两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诈骗案件报警后立案流程是什么
诈骗案的立案流程: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
立案时间:一般情况下,只要达到立案标准,公安部门都会立案侦查。从报案到立案的时间大概需要两个星期到三个月左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一十二条以及《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八十三条。
诈骗案件报警后警察处理流程是什么
诈骗案报警后警察处理流程:
1. 进行立案侦查,认为需要逮捕的,会对嫌疑人实施逮捕。
2. 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会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
3. 检察院做出起诉决定的,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会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
请注意,以上流程仅代表一般情况,具体处理流程可能会因地区、案件具体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当地公安机关以获取准确信息。
普通诈骗案报警后警察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其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第16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上述人员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等应当登记,制作接受证据材料清单,并由其签名。必要时,应当拍照或者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第168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