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把人撞了责任怎么划分的

更新时间:2024-07-29 1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车把人撞了责任的划分是机动车负全责的情况下,是需要承担百分之百的赔偿责任,而行人全责,而机动车是需要承担百分之十以下的赔偿责任等。车把人撞了责任认定是不可以复议的。
一、

车把人撞了责任怎么划分的

  1.一方全责一方无责:

  (1)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机动车负全责的,承担100%赔偿责任;行人全责的,机动车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非机动车负全责的,承担100%赔偿责任;行人全责的,非机动车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2.一方主责一方次责:

  (1)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机动车主责承担80%,非机动车次责承担20%;机动车次责承担40%,非机动车主责承担60%。

  (2)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主责方承担70%,次责方承担30%。

  3.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责任。

  4.不确定责任:对事故责任不作认定。

二、

车把人撞了责任认定可以复议吗

  车把人撞了责任认定不可以复议,只能复核。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而且复核以一次为限。申请复核的时候要明确请求以及理由和主要证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车把人撞

三、

车把人撞了责任认定书的内容

  车把人撞了责任认定书包括的内容有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分析;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找法网提醒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一个摔倒受伤,怎样划分责任
责任承担需要结合双方过错来定,若两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两轮电动汽车受伤。怎样划分责任?
车祸赔偿,首先要看交警部门是否对此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如果是你的全责,则由你方依法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损失;如果双方均有过错,则由双方根据自身过错大小,按责任比例分担事故损失。
导致另一个孩子受伤。怎样划分责任?
责任承担需要结合双方过错来定,若两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车祸怎么责任划分
车祸怎么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车祸怎样划分责任
车祸怎样划分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开车撞伤了人赔偿流程
开车撞伤了人赔偿流程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机动车撞伤人赔偿多少钱
机动车撞伤人赔偿多少钱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撞死人车怎么处理
撞死人车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赔偿
律师解答动态
一般情况下,仅通过身份证不能直接查出电话号码和工作地点。身份证信息主要用于证明个人身份,具有一定保密
身份证等事关个人隐私等,当然风险巨大!供您参考!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中专实习生干满四个月通常可以离职。一般要按实习协议规定操作,提前跟单位讲清楚。要是协议没特别限制,提
您好,您这边具体咨询是什么问题呢,方便详细描述一下
你好,具体是关于什么纠纷,有没有协议协商,也可以诉讼
受理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合同的证据后及时去劳动仲裁!供您参考!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