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如何处罚的
更新时间:2024-08-21 2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的处罚是犯罪后果严重的,由法院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则会判刑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具备故意的主观要件。
一、
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如何处罚的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处罚根据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构成要件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传染病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限于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而且只能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从事传染病菌种、毒种实验、保藏、携带、运输工作资格的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具有从事传染病菌种、毒种实验、保藏、携带、运输的资格,而擅自从事上述事务,因而引起菌种、毒种扩散的,不能以本罪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

三、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立案标准是:
1.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
2.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
3.导致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暴发的;
4.导致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播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犯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是怎样处罚
犯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既遂的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是指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播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行为。
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怎么处罚的
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的处罚及定义如下:
1. 行为人实施该犯罪行为,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该罪是指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的情形。
犯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是如何处罚
犯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既遂的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是指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播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