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哪些人可以代理诉讼
更新时间:2024-08-20 1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案件中可以代理诉讼的是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等。民事案件中诉讼代理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有民事行为能力、需要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等。
一、
民事案件中哪些人可以代理诉讼
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
民事案件中诉讼代理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诉讼代理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委托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必须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3.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三、
民事案件中诉讼代理人怎么收费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800元~10000元/件;
2.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基础服务费1000~2000元。争议财产标的额超过1万元的,按下列比例分段累进计算。争议标的额 计费比率:
10001元—100000元部分 5%~6%;
100001元—1000000元部分 4%~5%;
1000001元—5000000元部分 3%~4%;
5000001元—10000000元部分 2%~3%;
10000001元—50000000元部分 1%~2%;
50000001元以上部分 0.5%~1%。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中,哪些人可以代理委托代理人,有什么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委托诉讼的代理人资格由以下人员享有:
1.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其中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中,哪些人可以代理委托代理人
民事诉讼可以担任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律师和其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民事诉讼中有哪些代理人?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作用有:
一、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应当更好地代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二、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还可以协助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
三、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起到宣传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四、律师介入民事诉讼,对司法公平进行直接监督。
五、律师通过民事诉讼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进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