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监视居住最长是多久

更新时间:2024-08-08 09: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刑事案件监视居住最长期限是6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解除监视居住。根据法律规定,监视居住应遵守的义务包括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一、

刑事案件监视居住最长是多久

  刑事案件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应当由办案机关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具体程序为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查,检察长或公安局长决定后,通知办案机关,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给嫌疑人。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

监视居住需要遵守什么要求

  找法网提醒您,监视居住应遵守的要求包括: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3.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5.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6.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监视居住

三、

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具体是什么

  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具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刑事案件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
关于刑事案件的最长羁押时间,涵盖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和一审等阶段。拘留最长可达37天,侦查羁押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这期间也可能会因特殊情况延长。检察院审查起诉工作通常在一个月内完成决定,同样也可能有延长的情况。法院一审审限通常为两个月。实际期限还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灵活掌握。
刑事案件最长多久能判
刑事案件判决时间不定。处理时需注意:1. 侦查阶段应尽快收集并提交相关证据;2. 审查起诉阶段及时委托律师,准备辩护材料;3. 审判阶段积极参与庭审,进行有效辩护。各阶段处理时间可能因案情复杂等因素延长。
一个刑事案件最长可以拖多久
对于刑事案件来说,从立案到结案的过程可以分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在审查起诉阶段,最长时限为45天左右。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通常应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审理期限可延长三个月;若遇特殊情况仍需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此外,若案件管辖权发生变更,审理期限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接收案件之日起计算;若案件由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后移送人民法院,审理期限自补充侦查完毕并重新移送后重新计算。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