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最长时间是多久

更新时间:2023-04-28 12: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刑事案件最长时间是六个月,案件适用的程序不同的,审理的期限也不同。自诉案件在尚未被羁押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受理宣判;公诉案件则需要在三个月内宣判;适用简易程序的要在二十日内审结。
一、

刑事案件最长时间是多久

  刑事案件最长审理的时间是六个月,具体如下:

  1.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自诉案件: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上述公诉案件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3.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二、

刑事案件的流程是怎么走的

  找法网提醒,刑事案件程序如下:

  1.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

  3.人民检察院对嫌疑人提起公诉,并向法院提交相应证据

  4.法院根据证据做出相应的判决,判决过后,将犯人移交相关部门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刑事案件最长时间

三、

刑事案件影响几代人的政审

  刑事案底会影响三代人,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如果子女或者孙子、孙女参加征兵,报考人民警察、公务员,政审一般不予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刑事案件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
关于刑事案件的最长羁押时间,涵盖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和一审等阶段。拘留最长可达37天,侦查羁押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这期间也可能会因特殊情况延长。检察院审查起诉工作通常在一个月内完成决定,同样也可能有延长的情况。法院一审审限通常为两个月。实际期限还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灵活掌握。
刑事案件最长多久能判
刑事案件判决时间不定。处理时需注意:1. 侦查阶段应尽快收集并提交相关证据;2. 审查起诉阶段及时委托律师,准备辩护材料;3. 审判阶段积极参与庭审,进行有效辩护。各阶段处理时间可能因案情复杂等因素延长。
一个刑事案件最长可以拖多久
对于刑事案件来说,从立案到结案的过程可以分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在审查起诉阶段,最长时限为45天左右。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通常应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审理期限可延长三个月;若遇特殊情况仍需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此外,若案件管辖权发生变更,审理期限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接收案件之日起计算;若案件由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后移送人民法院,审理期限自补充侦查完毕并重新移送后重新计算。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积极应对和公司协商处理有关后续问题协商不成的话你可以向劳动仲裁员会提前给劳动仲裁仲裁机构作出裁决
可以向物业公司,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查询。
你好,如果在一级监控中,被监控对象存在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能对自身或他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业主在群内公开辱骂的行为可能涉嫌侵犯您的名誉权。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享
您这情况,二手车商隐瞒车辆真实状况,构成欺诈。您可先和车商协商退款,指出其欺诈行为,要求全额退款并赔
建议咨询委托法律专业人建议咨询委托法律专业人士办理
您好,具体什么问题?如涉及隐私可以电询,为您详细分析。
建议咨询委托法律专业人建议咨询委托法律专业人士办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