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如何规定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更新时间:2024-02-18 14: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规定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一般是由饲养人、管理人承担。动物侵权责任具体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一般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费凭证进行计算;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实际误工时间进行计算等。
一、
民法典如何规定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由饲养人、管理人承担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
【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害责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
动物侵权赔偿标准
1.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含康复费、整容费及今后治疗的费用。
2.误工费用: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确定。找法网提醒,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或法医鉴定予以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无固定收入的按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无法提供最近三年收入的,按照受诉法院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用: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规定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报酬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参照执行。护理期限至受害人恢复自理能力止,最长不超过20年。
4.交通费用: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就医等费用,以正式票据为凭。
5.精神损害抚慰金:没有具体的数字化标准。

三、
动物致人损害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是饲养动物的独立动作或者本能行为致人损害。找法网提醒您,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指动物在不受人的强制或驱使下而独立实施的动作或者处于本能的行为造成的损害。
2.饲养的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必须存在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才能产生动物致害的赔偿责任。这里的损害后果包括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
3.饲养动物加害与损害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饲养动物的侵害与受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受害人遭受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必须是由饲养动物的侵害行为所引起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是什么责任
关于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划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动物园未能尽到管理职责导致动物伤害他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动物园已经履行了管理职责,则可以减轻或免于承担责任。对于处理此类事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等方式进行。对于轻微的伤害,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赔偿;对于复杂情况,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对动物致人伤害的侵权责任承担做出规定
《民法典》关于动物侵权的规定如下:
1. 责任主体通常为饲养人或管理人;
2. 损害评估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 确认被侵权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4. 若存在第三人责任,可向其追偿;
5. 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
6. 对于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的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需承担无过错责任,确保受害者权益得到合法保护。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由何方承担?
关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首先要明确的是饲养人或管理人需承担责任。具体处理流程包括: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等;其次评估损害的严重程度;接着尝试与受害人进行协商和解;如果协商无果,可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