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征地的法律程序都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24 1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拆迁征地的法律程序是拆迁方需要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并且需要对拆迁事宜进行公告,然后和被拆迁方确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征地拆迁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准备好相关的资料,然后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一、
拆迁征地的法律程序都有什么
拆迁征地的法律程序如下:
1.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
2.房屋拆迁管理部门颁发拆迁许可证并发布拆迁公告;
3.拆迁人书面通知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人;
4.被拆迁人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了解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安置地点和搬迁过渡方式等事项;
5.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6.实施拆迁。
二、
如何向法院起诉征地拆迁
找法网提醒您,房屋拆迁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确定被告;
2.撰写起诉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
3.携带上述材料到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签订以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三、
征地拆迁纠纷原因有哪些
1.征收程序存在违法现象,征收地块未经有权机关审批即开始征收程序,或是存在不张贴征收公告等不透明行为;
2.补偿安置的标准不依法制定,未经审批或听证,致使补偿标准明显不合理;
3.因历史遗留问题致使房屋产权证明缺失,征收部门以此降低补偿或者强拆房屋时有发生;
4.补偿协议签订不明确或是签订后不依约履行,致使拆迁后续纠纷发生。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征地补偿纠纷如何处理
对征地补偿纠纷,您可以选择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解决。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觉得补偿不公,可先尝试与相关部门协商,协商无果可考虑行政复议,复议后仍有问题,可进一步寻求法律途径,提起诉讼。
以上三个答案符合您的要求,保持了核心关键词的一致性,并对原答案进行了重新表述。
征地补偿款官司怎么打
关于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的官司,具体打法如下:首先,收集并整理好关于补偿款分配不公的充分证据;其次,撰写起诉状并将相关证据递交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接着,参与庭审过程,明确陈述自身的事实和理由;最后,等待法院的判决结果,如对此有异议,可以选择上诉。
以上三个答案围绕“征地补偿款官司怎么打”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符合新的要求。
征地拆迁法律程序有哪些
征地拆迁程序复杂,包括发布通告、组织听证、调查登记等。具体操作为:1.发布征地通告,征询村民意见。2.组织地籍调查,确认附着物。3.拟定补偿方案并上报审批。4.公告补偿方案,根据意见修改。5.落实补偿资金,实施安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