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不是有精神损害赔偿

更新时间:2023-12-19 09: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有精神损害赔偿的,如果侵犯他人的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失的,受害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损害赔偿要参考的因素有侵权行为、对方的经济水平等。
一、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不是有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有精神损害赔偿的。

  根据法律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

精神损害赔偿参考的因素

  找法网提醒您,精神损害赔偿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

  2.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3.双方责任因素。

  4.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5.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6.最高赔偿限额因素等。

侵权责任精神损害赔偿

三、

精神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

  精神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对于财产侵权行为设定了三年的行使期限,权利人必须在三年内行使,否则权利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当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导致他人受损,无论是因为故意还是重大过失,尤其是当这种侵害涉及到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都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行为人若因过错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并造成损害,需承担侵权责任。此外,如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而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那么也需承担侵权责任。 当自然人人身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样地,如果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侵害了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并导致严重的精神损害,被侵权人也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当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导致他人受损,无论是因为故意还是重大过失,尤其是当这种侵害涉及到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都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行为人若因过错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并造成损害,需承担侵权责任。此外,如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而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那么也需承担侵权责任。 当自然人人身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样地,如果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侵害了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并导致严重的精神损害,被侵权人也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是不是有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有精神损害赔偿。因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若遇到被说要上报的情况,先别慌。要搞清楚被封原因,看是不是存在违规操作。要是有误会,可收集能证明自己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6分钟前
田老师晚上好,请问您有什么具体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学校一般没权利仅因高二学生未婚生子就开除。教育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改正错误为主,随意开除违反教育目的。不
孟翔律师
孟翔律师
13分钟前
首先尝试与老板进行沟通,了解拖欠工资的原因,并商讨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保持沟通记录,以备后续使用。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