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家欺诈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定义
更新时间:2023-11-27 04: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商家欺诈的行为有的具体的定义是指商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通过欺诈手段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欺骗消费者商家的赔偿方式是按照商品价格三倍予以赔偿。
一、
对于商家欺诈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定义
对于商家欺诈的行为有的具体的定义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在: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真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是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
10.欺骗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行为的。
二、
欺骗消费者商家怎么赔
欺骗消费者的,商家需要按照商品价格的三倍进行赔偿。找法网提醒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三、
欺诈消费者找哪个部门
欺诈消费者可以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对其进行处罚,处罚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单处或者并处警告,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欺诈行为合同的效力如何,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恶意欺诈心态;
2、行为人客观上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欺诈手段;
3、合同已经成立或部分履行;
4、另一方已经遭受了财产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商业诈骗罪在法律规定中有哪些类型?
商业诈骗罪的类型有预付金诈骗、破产诈骗、保险诈骗、房地产诈骗、证券诈骗等。对于构成诈骗罪的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欺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构成商品房欺诈要达到的条件有:
1、商品房买卖行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
2、商品房买卖行为必须有实施欺诈的行为;
3、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