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转让协议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生效
更新时间:2023-11-15 12: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债务转让协议生效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存在的债务合法有效;债务具有可转移性等。债务转让产生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双方进行协商;第三方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一、
债务转让协议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生效
由于债务的转移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债权,因此法律对债务转让的条件做了严格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条件:
1.须有有效债务存在。债务有效存在是债务承担的前提,债务自始无效或者承担时已经消灭,即使当事人之间约定了债务的移转,也不发生债务移转的效力。
2.被转移的债务应当具有可转移性。
3.形式要件。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依照其规定。
4.第三人须与债务人就债务的转移达成合意。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份转移给第三方,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5.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的同意。只有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原合同义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转让合同义务的协议才能对债权人生效。这主要是因为债务作为一种义务乃是债务人必须履行的,而且合同义务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如果允许债务人随便处分或者转让其债务,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就很难保证。
二、
债务转让纠纷的解决方式
债务转让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1.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3.仲裁。
4.诉讼。

三、
债务转让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债务转让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是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债权转让如何才能生效,债权转让生效条件有哪一些
法律分析:
债权转让的生效条件如下:
一、债权转让的对象是有效的债权。
二、转让的债权不属于不得转让的范围。
三、债权人与受让人要达成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
四、债权转让要通知债务人,否则不对债务人产生效力。
五、债权转让必须遵守一定程序。
债务转让协议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债务转让协议生效的条件有:<br/>
1、债务转让要经债权人同意;<br/>
2、被转移的债务确实可移转;<br/>
3、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一致的意见;<br/>
4、须存在有效的债务。<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br/>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br/>
第五百五十三条<br/>
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br/>
第五百五十四条<br/>
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是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