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与劳动者顺延劳动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1-12 1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应与劳动者顺延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者患有职业病;劳动者因工负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等。劳动合同应当归包含的条款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等。
一、
应与劳动者顺延劳动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可以顺延: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
劳动合同中包含哪些法定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三、
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如下: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自行处理;
2.劳动者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也可以由劳动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如果劳动者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仲裁是必须程序,人民法院只有在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时才受理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合同需要顺延的情形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顺延的情形包括: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3.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劳动合同需要顺延的情形有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顺延的情形包括: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
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3.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劳动合同期限顺延的情形是什么
法律分析:自动顺延不需要双方约定,只要合同到期后双方继续履行各自义务,即视为自动顺延。但任意一方均有权随时终止合同关系。
劳动合同的自动顺延分为法定顺延和约定顺延两种:
1. 法定顺延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因特殊情形的出现,使劳动合同的终止受到限制,必须顺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方可终止。这种顺延视为劳动合同期限的自动变更,无需双方再续签劳动合同确认。
2. 约定顺延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任何一方未就合同的终止提出异议,则自动顺延原劳动合同条件而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